方山县麻峪村村民张小红紧抓政策机遇,借着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的东风大力发展糯玉米加工销售,2020年实现收入20余万元。 记者 刘亮亮 摄
自2016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309.22亿元,已惠泽226.73万人次,重点解决了贫困户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困难问题,许多贫困户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这是吕梁的一份金融扶贫的惠民“账单”。据了解,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立足吕梁农业特优产业发展实际和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完善金融政策,深化政银企农协作,综合运用“窗口指导”、货币政策工具撬动,支持金融机构对接贫困农民产业就业脱贫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形成了金融扶贫的“吕梁模式”,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2020年4月26日,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引金融活水浇产业之花——看吕梁创新金融扶贫的生动实践》为题报道了吕梁市金融扶贫工作,“吕梁模式”等金融扶贫工作得到国家扶贫办肯定。
创新服务 打造金融惠农新路径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众所周知,要想实现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发展产业是关键。而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性银行支持力度有限的矛盾,使得资金短缺成为制约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瓶颈。
为促进企业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2017 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吕梁市分行针对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性银行支持力度有限的矛盾,探索出政府设立风险补偿资金进行增信,农发行独立办贷,有效解决了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形成了金融扶贫“吕梁模式”。
2019年4月4日,市人民政府与农行山西分行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行向吕梁市特色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领域提供20亿元贷款,并为农村三资监管及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双方合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服务渠道共建共享,沟通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在深化务实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据农行工作人员介绍,农行不仅在信贷、结算、渠道等传统领域与市政府开展合作,同时还将在农村网络金融、完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县域电子商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改革前沿领域开展合作。围绕市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五库两平台一基金”和“八大产业联盟”思路,加快培育能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优势产业和经营主体,积极创新并打造乡村振兴的“吕梁模式”。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累计筹集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88亿元,入库企业300户,农发行吕梁分行择优对其中104户企业发放贷款12.71亿元,覆盖吕梁13个县(市、区)八大农业产业,累计带动5473个贫困家庭增收2761万元。
暖心扶持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国家惠农政策就是好,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盼头,越来越觉得幸福。”石楼县泊河村贫困户任志平高兴地说。
前几年,任志平家境贫寒,一家4口人靠着几亩地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虽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一心想通过养羊摘掉“穷帽子”的任志平找到驻村第一书记求助。了解情况后,该村第一书记助其贷到5万元的授信贷款。拿到贷款的任志平修建了羊圈,成立了养羊专业合作社。2019年底,任志平不仅还掉了贷款,合作社资产扩大到了11万元,年利润达到了6万元,还被选为石楼县自主脱贫先锋。
“一直想做养殖业,就是没有启动资金,只能干着急。”任志平说,“现在不用担保就可以借到5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是石楼县金融扶贫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全市金融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方便办理、逐步脱贫,2017年以来,农发行吕梁市分行针对常规办贷流程操作中贷款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办贷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企业在准入、评级、授信、调查等环节直接由分行统一负责,极大地缩短了办贷时间,提高了办贷效率。
为了确保金融扶贫有的放矢、精准到户,农发行吕梁市分行不仅将贷款对象由原来的两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增加为三大类,还降低了准入门槛,提高企业贷款额度控制标准,调整借款人财务指标条件等。出台《落实吕梁模式贷款扶贫成效实施方案》,确立“三优先”原则,优先选择临县、兴县、石楼3 个深度贫困县企业,优先支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的贷款主体,优先扶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
精准施策 筑牢群众返贫防线
细数交口县脱贫路上的创新之举,“一保通”一词被人们屡屡提起。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保通”聚合了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走出一条依托“一张保单”,保产业、保健康、保脱贫的创新之路。
马计生是交口回龙乡张家岭村人,他的家庭因“一保通”减负获得了新生。
多年来,马计生以种植10余亩核桃和玉米为生,每年收入五六千元。2009年,因爱人姚爱珍脑出血,让这个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陷入困境。2011年再次复发,又花了6万多元。前后两次共花了7万多元,尽管新农合给报销了3.4万元,但老马自己也花了近4万元,这让他一到医院就发怵。
马计生告诉记者,现在妻子病情比较稳定,但每年还需去医院巩固治疗,再加上平时吃药护理,家庭面临随时因病返贫的风险。自从有了“一保通”保险后,老伴看病的费用由原来报销50%提高到90%。去年老伴住院花了3200多元,报销了2900元。
除了报销看病费用,“一保通”还“保”了老马的核桃。去年4月7日的一场冻害,让马计生种植的10亩核桃几乎绝收,最终保险公司赔付给老马1080元。
2018年以来,交口县委县政府和人行交口支行在破解深度贫困支出问题上,坚持政府主导、人行引力、保险破题,探索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一保通”保险扶贫新模式。截至目前累计赔付金额1428万元。全市“一保通”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为贫困户实现脱(返)贫、产业、健康等风险的应保尽保,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走出了一条依托“保单”的脱贫创新路。
不仅如此,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交口县创新推进金融扶贫模式,探索了“金融+5种扶贫带动模式”和“金融+3种运管保障模式”,进一步拓宽了精准扶贫之路,激发出企业、市场活力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从2016年到2019年四年间,人行交口支行通过信用社投放扶贫再贷款4960万元,全县多家企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653人,贫困户变身产业工人后年平均增收3万元。
五年来交口县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7.2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13.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674户、20896人稳定脱贫增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市扶贫办、金融办及各金融机构联合聚力,积极推进金融融资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着力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创新金融精准扶贫信贷产品体系,破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带动富民产业发展,使贫困户共同走上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