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吕梁市离石区妇联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借鉴,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性推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3+3+N”工作法,让爱有心、情有系、护有方,扎实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走深走实。
全市“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启动后,该区妇联第一时间发布“爱心妈妈”招募令,号召机关干部带头加入、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募培训方式,共招募事业机关、心理咨询、教师、司法部门、企业等行业内“爱心妈妈”335名,与全区150名“三类儿童”成功结对,“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实现100%全覆盖。
健全“三项机制”,推动管理机制长效化、工作机制规范化、赋能机制系统化。该区妇联同区委社会工作部,法院、检察、公安、教体、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印发《离石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2024年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关爱对象、关爱内容、工作重点,构建“爱心妈妈+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社会公益力量”为一体的协同关爱帮扶队伍,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等关爱方式实现全区150名“三类儿童”“爱心妈妈”100%结对,建立完善一支含心理咨询师、教师、司法干警、企业家等群体的“爱心妈妈”志愿队;建立困境儿童动态管理机制,动态更新基础台账和结对帮扶关爱台账,做到排查走访不漏人、关爱帮扶不缺位,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关爱帮扶,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常态化关爱困境儿童机制,制定“爱心妈妈”工作指导手册,规范推进关爱帮扶常态化,实现困境儿童思想有引领、安全有保障、健康有呵护;用活属地资源,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文旅科创小镇、山西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离石区城东小学)等,组织“爱心妈妈”、困境儿童“小家庭”常态化开展校外实践研学;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指导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爱心妈妈”常态化赋能培训,通过法律知识、儿童心理学健康、沟通技巧、教育方法等方面专业化的培训,提升“爱心妈妈”的关爱帮扶技能,促使结对关爱帮扶更高效。截至目前,共开展“赋能提升”培训活动6场,辐射受益1000余人次。
创新“三种模式”,创新团队模式、阵地模式和运行模式,梳理整合公检法专业人员、律师、医护、教育工作者等各专业领域的“爱心妈妈”队伍,链接融合各行业资源,开展对应领域专业帮扶,确保关爱工作的有效性。目前,已孵化链接心理健康咨询、医疗服务、法律咨询、课业辅导、非遗传承等共9个关爱帮扶品牌课程;依托山西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离石区城东小学、小博士幼儿园)成立“爱心妈妈”工作站,就近就便链接资源,搭建爱心妈妈和留守困境儿童沟通交流互动的阵地和平台,让留守困境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亲子阅读、兴趣培养、社会实践、健康教育等暖心服务。依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凭借课程多元化与师资专业化的优势,“爱心妈妈”为困境儿童带来的帮助是全方位的。让开展工作有地可去、让困境儿童有处可依、让爱心妈妈有力可借;建强网上阵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区、乡、村(社区)三级建立“爱心妈妈服务群”,及时发布需求信息、征集活动方案、交流工作经验,让关爱帮扶有处可寻;建立系统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三联动”的协调机制,实现关爱救助多渠道、教育引导全方位;建立“三色卡”档案管理机制,对全区11个乡镇(街道)169个村(社区)内的150名困境儿童分类管理,提升服务有效性;建立“三心关爱”服务机制,通过“爱心传递、贴心关爱、暖心拥抱”活动,打通爱心流动的渠道,实现关爱帮扶月月有活动,时时有关爱。
在具体的关爱活动中,以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安全教育,深化结对帮扶为抓手,开展以讲党史故事、红色经典诵读、英烈事迹故事会等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书香飘万家”等主题亲子阅读活动10场次,组织参观文旅科技小镇、劳动教育体验、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5场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强化防溺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儿童安全保护知识的宣传,累计推送文章10余篇。开展流动课堂、微宣讲、互动演练等各类安全教育活动5场次,参与50余人次。依托“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形式,“爱心妈妈”们根据自身优势创新关爱内容,通过与孩子共写一张结对卡、共进一次爱心餐、共读一本经典书、同观一部微电影、共赴文化研学、共度节日(儿童节、端午节)等形式为孩子们提供富有内涵、乐于参与的关爱活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润泽心灵。自去年4月中旬开始以来,全区“爱心妈妈”已开展爱心活动30余场次,支援关爱物资累计达6万元。
该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改玲主席表示,区妇联将持续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不断广泛汇聚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持续优化创新帮扶举措,让每一个留守困境儿童都能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