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文件
临县白文镇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计划方案
2022年05月12日 15:15:18 来源:​临县白文镇人民政府

临白政发〔2022〕33号


临县白文镇人民政府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计划方案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央、省、市、县的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计划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推动引导、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逐项分类调整优化现有帮扶政策,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把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目标任务

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政策规定,到2025年,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保障兜底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狠抓“四机制”固稳定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机制。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兜底救助、投入保障和要素支撑类政策保持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就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开发式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加大力度;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新政策出台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确保政策连续性。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运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对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强化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跟踪监测其收支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及时发现返贫风险,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动态清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以社会融入为目标,以产业就业为重点,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贯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过程。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提高组织外出就业精细化水平。提升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落实强化保障机制。1.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 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2.强化帮扶实效。组织引导中央、省、市、县各级驻村干部, 常态化开展重点工作。落实驻村帮扶“六化十到位”要求,持续开展“十查十看”和“大点名”行动。加强驻村帮扶监督考核,坚持明察暗访常态化。3.强化考核督导。采取明察暗访、现场督办、挂牌督办等方式,严督实导,确保实效。严格考核评估、定期通报进度。通过奖优罚劣, 激励担当作为,推动工作落细落实。4.强化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继续实施和完善领导联系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业合作帮扶、学校医院对口帮扶机制。

四、集聚“五大核心”促振兴

(一)增强农村产业、就业发展能力。聚焦持续增收,促进 脱贫村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产业方面:坚持“特” “优”方向, 以项目化推进、示范园引领、强龙头带动、大品牌支撑、全链条 拓展为抓手,加快构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 高效”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围绕曜头香菇新业态,打造香菇产业集群。推进草原牧业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和朝阳牛农牧养殖园区;打响“枣园高歌” “朝阳农牧”等特色品牌。就业方面:有针对性开展 技能培训、就业服务、落实帮扶政策。大力实施以吕梁山护工、免费驾驶员、跨境电商等为主的“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积极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结合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开发保 洁、保绿、护路、护林、护水、防灾、养老、调解等公益岗位扩大就业;招聘公益岗位,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确保全镇脱贫劳动力省外务工人数比去年大幅度增加。

(二)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农村。1.全力推进高质量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2年实现 “应编尽编”。开展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建筑风貌“四大提升工程”;2.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六乱整治”成果,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净化;3.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排查管理。积极推进户厕改造,推广三格式或双瓮式厕所,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4.实施农村电网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提高农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的现代电网;5.实施通信网络设施改善提升工程。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4G覆盖,实现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到2025年,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6.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建试点,到“十四五”末,全镇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培育和谐文明乡风。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开展 “免费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培养乡土文艺人才,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动文明家庭和文明户选树增数量、提质量,年内村级以上文明户达到农村总户数的70%。完善村规民约,拓展积分制、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先进做法,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等, 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激活乡村文明新风。

(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1.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创新党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机制,发展壮大脱贫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2.推进移风易俗。发挥群众自治的基础作用、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道德建设的教化作用,形成“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到2025年,形成优生优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孝亲敬老的社会新风尚。3.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建设。着力加强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创建,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上访、事故和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五)把好扶贫资产、项目资金管理关。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 做好扶贫资产风险化解,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1.充分利用法律顾问,规范脱贫攻坚以来签订的扶贫 资金使用、扶贫资产租赁等协议,及时弥补漏洞,签订补充 协议,确保扶贫资金安全。2.对扶贫资金使用分红到位情况和 扶贫资产租赁资金兑现情况进行“回头看”,及时清缴保全村集 体财产;3.对村集体形成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的,要广泛宣传动员,提供便利条件,吸引县域内的能人大户入住,确保资产运营,收益到位。4.对长期滞留在村级账上的产业扶贫资金,因地制宜,盘活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方面,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5.科学设置公益岗位,加强扶贫资产日常运行维护,确保扶贫资产使用年限。

临县白文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