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三交镇老旧场所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措施》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
现将《三交镇老旧场所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三交镇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0日
三交镇老旧场所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措施
根据文件要求,为做好老旧场所突出风险的火灾防范工作,全面夯实消防安全基层基础,严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持全镇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推动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单位主责、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的原则,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聚焦老旧场所,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全力维护全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成立三交镇老旧场所火灾风险差异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秦京亮 镇党委书记
副 组 长:高 宁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郝建明 镇人大主席
李文安 副镇长、刘王沟片片长
成 员:高建荣 镇党委副书记、西坡片片长
林 涛 纪检书记
樊晋静 组宣委员
李建红 专武部长、中庄片片长
秦岳隆 副镇长、焉头片片长
张顺玉 副镇长、薛家坪片片长
乔君绛 副镇长、武家沟片片长
刘宏伟 双塔片片长
孙乃明 陡泉片片长
刘新荣 田家山片片长
张玉照 正街片片长
秦宇亮 枣圪垯片片长
任伟铭 杜家圪垛片副片长
三、老旧场所的火灾成因
许多老旧场所中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至今还使用柴火进行取暖,一些居民家中还设有专门的柴火储存间,在燃烧柴火时,或柴火间过于干燥时,很容易滋生火灾。一些居民搬离老旧场所后,将房屋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或用作仓库,新的房屋使用者不熟悉房屋特点,更容易忽视一些安全问题。此外,大多数老旧场所没有配备防雷设施,容易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一些老旧场所中还零散分布有宗教场所,特别是佛教、道教场所内常有人进行焚香活动。在节日、婚丧大事时,也经常有人焚烧纸扎、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
四、老旧场所发生的火灾特点
(一)燃烧快、温度高
老旧场所大量使用木质构件,且多使用油质木材,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侵蚀,木材变得极为干燥;许多建筑物上还涂刷了油漆,使得火灾烈度进一步提升,火势蔓延速度加快。房屋内部的许多老旧家具、生活用品也使用木材制作,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迅速扩散到建筑整体。房屋散热能力差,燃烧之后温度可达1200℃以上,使得火势更加难以控制。
(二)火势易蔓延
大多数老旧场所使用连续式的庭院结构,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建立次要建筑物,通过廊院将各建筑物紧密相连,甚至庭院与庭院之间也经常连为一体,中间不具备防火隔离带和消防通道。只要其中一处单体建筑起火,不进行及时处理,火势就会迅速蔓延至整个庭院甚至整个场所,造成火烧连营的现象。
(三)扑救难度大
许多老旧场所不但火灾隐患严重、火势易蔓延,而且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发生火灾后居民无力开展救援,消防车也无法开入,起火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坐视火势扩大。
(四)房屋的倒塌过程存在规律性
传统木构建筑使用的是梁柱结构,发生火灾后火势向上方蔓延,屋顶的椽子、屋架等构件的截面较小,而梁、柱的截面较大。截面越大的木质构件抗损毁能力越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发生垮塌。因此,通常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屋顶首先倒塌,而后梁柱才发生倒塌。在救灾时要注意观察不同构件的截面大小,从而判断哪些构件的危险性更大。
五、老旧场所火灾的防控措施
(一)第一时间报告消防部门
火灾发生时,要做到第一时间报告消防部门出动救灾。对于现有的老旧场所,要事先了解地形、建筑布局结构、水源情况、消防车可以行驶的路线等,以便火灾发生时能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对于比较偏远的郊区、居民区,也要规划好紧急交通路线,以便迅速赶赴火灾现场。
(二)详细侦察火情
消防队赶到现场后,要迅速找到火点进行灭火。大多数老旧场所内部结构复杂,村(社区)干部和消防部门应当事先确定好行进路线,到达现场后还要积极询问周边居民,了解起火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制定救火策略,快速找到最佳的救火阵地。消防员也还可以在场所内部较高处观察着火点,通过烟气流动方向判断火势移动方向,确定合理的进攻路线,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三)必要时采取破拆方法
在火势蔓延较大时,若场所内水源不足,难以快速控制火势,此时就应当破拆起火区域周围的廊道、配电等设施,以防起火区域继续扩大,波及周边更多建筑物。破拆时要注意不能过度破拆,而要针对火势蔓延方向进行拆除,严格控制拆除范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要避免侥幸心理,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建筑务必拆除。在进行破拆的时候,要积极组织群众进行配合,向他们了解场所内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提高破拆工作的效率。
破拆时一般可以从檐柱入手,沿梁、柱交接点的一端进行直拆;在屋顶处掀开瓦片,取下檀子、椽子。在水源充足、消防力量较强、能够控制火势时,不应使用破拆方法。
(四)推行社会化防火救灾工作
消防工作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责任,也关系到场所居民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场所内群众应与消防部门积极合作,做好社会化防火救灾工作。各村(社区)要定期组织居民进行消防演练,带领居民熟悉疏散通道,让居民学会使用消防设施,知道消防设施的分布位置。在居民家中要安装好火灾报警器。组织居民清理小区内的柴火、电瓶车等火灾隐患点以及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
整合群众力量,建立村(社区)义务消防队,一方面可以迅速解决小型火灾,另一方面也能够教育居民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居民的防火救灾和避难逃生能力。
(五)建设完善场所内的基础消防设施
首先要注意加强老旧场所的室外消防设施建设。按照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建立室外消火栓、室外管网和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对于已有的设施要确保其有效性,消防通道要清理干净。其次,要加强居民房屋内部的消防设施,减少房屋内部的起火隐患。在室内和楼道等处安装火灾报警器,楼道中还要配备灭火器、简易防毒面罩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在房屋内部消灭火灾,就从根源上制止了大型火灾的发生。最后,社区居民组织、物业公司等应与消防部门做好充分沟通,共同对场所内的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对于不合理、不可用的消防设施应当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六)确保消防水源充足
许多老旧场所的供水系统存在缺陷,救火时只能使用自然水源,无法提供充足的救灾用水,导致救灾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场所内群众应当与消防部门积极寻找可使用的各类水源,确保现场供水不间断。在一些道路情况复杂的地区,消防车无法直接开入,可使用手抬泵快速取水,或组织群众用水桶、水盆等传递水源;在距离水源较远的区域,可使用消防车接力运水,保证现场供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