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工作。近年来,玉坪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题,不断完善和推行“垃圾不落地”综合治理新模式,群众定点投放垃圾,构建“户集、村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归处”,以“花小钱办大事,建机制抓长效,除陋习树新风”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培育,建设有“颜值”更有“气质”的美丽乡村。
玉坪乡位于县城以东17公里处,全乡辖15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每天早晨光一首悠扬的歌曲都会定时在玉坪乡各村大街小巷响起,一辆辆垃圾收集车“行进穿梭”各家各户门口,村民们纷纷走出门、手提垃圾桶,将垃圾倒入垃圾车内。这是玉坪乡全域推行“垃圾不落地”后,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走进石塘会村,村集体正在对本季度评选出来的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表彰。该村坚持评选和持续的常态监督,在全村孕育出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成为引领时代新风的典范。纳入全乡“垃圾不落地”收集管控体系后,石塘会村运用科学的定时收集转运和创新的“336”保洁模式,成功解决了庭院卫生问题,为乡村新貌添上亮丽的一笔。
玉坪村人口密集,是玉坪小学和乡直机关所在地,商铺众多,人流量和垃圾产量较大。2018年,玉坪村被纳入全乡“垃圾不落地”收集管控范围。为了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培养群众规范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玉坪村党员干部积极宣传,并发放了门前三包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告知书。玉坪村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划区保洁和严格监督管理等措施,成功实现了卫生习惯深入人心,打造出美丽宜居的环境,坚持长效机制,玉坪村利用卫生监督员和党员的参与,对卫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确保了卫生习惯的深入人心。
同期声:玉坪村党支部书记 常艳芳
为了提高村民讲卫生意识,培养规范垃圾处理的良好习惯。我们通过微信群、喇叭宣传,发放"门前三包"告知书、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告知书,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为扎实开展"垃圾不落地"奠定坚实基础。并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落实商铺门前三包责任。二是坚持划区保洁。三是严格监督管理。同时,我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义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对接问题并及时清理。切实推动人居环境大改善,农村面貌大提升。
枣林村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村民居住分散的纯农业村。该村独立运行垃圾清运模式,并通过科学划分区域、优化网格管理和合理安排用工,实现了环境治理的常态化。现如今,村道两旁的风景树挺拔俊秀,内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整齐有序,村民围在一起纳凉谈笑,一派人和景美的新农村景象。谈及现在村里的变化,村民拍手称好。
同期声:村民
人们也都说这卫生讲的挺好,真的是睡到地上也觉得舒舒服服,觉得干干净净好么。你看像之前一样,脏兮兮的坐也没有个坐法。这村里的话可住行了吧,我觉得出上一天门也就是想家了,说这外面还不如我们村里,你看这板凳放下出来也有坐的地方,真的是好。
枣林村围绕“垃圾不落地”村内建立了独立清运体系,设立了1名垃圾清运员,负责每天沿固定路线收取垃圾,并分区域流动,方便群众投放。
同期声:村民
最早以前(垃圾)是随便倒呢,拿出来就倒下,愿意给哪儿到就给哪儿倒,村里的排水道里,圪料坡里,都是垃圾,到了夏天苍蝇飞得嗡嗡的。自从整治以后,谁也不能给那儿倒垃圾,我们村里是早晨六点半收垃圾的起身了,定点收了。定的三个点,我们等着呢。到了我们的时间,我们从这儿拿出来,倒进去,村里垃圾不落地,卫生又方便,人家早上来了,我们倒下。挺方便的,挺好的。住着也舒服,出去看看,我们村里的环境好,也没有苍蝇,看起来挺舒服,比城里都舒服我们觉得。
为建立长效机制,枣林村还通过党员带头、评选活动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同期声:玉坪乡枣林村党支部书记 苏俊保
2019年就开始垃圾不落地,上门收集垃圾,整体把枣林村的环境大整治,那时候有的人不接受,以前出来,想在哪里倒就在哪里倒。慢慢通过村里做工作,早上5点多起来,挨家挨户抽查,看谁不听话,慢慢地教育,以教育的方案形成了几年的长期机制,垃圾不落地,已经建成了现在的枣林村。以前的枣林村没人来,现在的枣林村走了的也要回来,地方也有人建,通过这方面我们村里现在建设成人居环境整治没问题,人人都说好我们每年评一次,谁家的卫生好,谁家就获得每年评一次的美丽庭院、文明户,这个评比是为了你追我赶,不好的向好的看齐,这样才能形成长期的机制。激励让老百姓们讲文明、树新风,你追我赶,把这次环境整治弄成长效机制,把垃圾不落地保持下去。
目前,11个行政村纳入乡垃圾不落地收集清运体系,1个村独立清运体系。玉坪乡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载体途径,聚焦生活垃圾这一小切口、大难题、硬顽疾,以农村生活“垃圾不落地”治理模式为主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中打通了中枢、激活了末梢。
同期:玉坪乡党委副书记 乡长 高永龙
下一步我们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契机,把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主抓手,按照提标扩面的总要求,进一步探索偏远山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实现"垃圾不落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村干部、保洁员、环卫监督员、垃圾清运员考核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全民卫生、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用实际行动绘就村美人和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