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文字号:临政发〔2025〕7号 | 发布日期:2025-05-29 |
发文机关:临县人民政府 | 关 键 字: |
标 题: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临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临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临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临县人民政府
2025年5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年过渡期的决胜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临县实践的重要一年。
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一区两带”为战略布局,以“五讲六抓一带头”为工作要求,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更好统筹高标准保护和高品质生活,重点建设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百里湫河低碳绿色经济带,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美丽幸福临县。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要按照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18件大事要事,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坚持特优方向、品牌引领、区域发展,以城庄国家级枣木香菇、大禹省级辣椒产业强镇和兔坂、丛罗峪市级红枣专业镇为引领,推动三交干馍馍、白文城庄食用菌等5个专业镇和开阳红枣、玉荐核桃等20个专业村建设,持续壮大枣木香菇、青塘粽子、肾型大豆等特色品牌,力争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6000万棒、青塘粽子产量达到9000万只、生猪出栏40万头。创建1个省级产业园区、2个食用菌深加工基地、2个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培养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发展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6户、优秀经济合作社60个,打造一批“临州好物”特色产业集群。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煤炭稳产稳供基础,接续推进晋煤太钢600万吨、锦源煤矿600万吨、大土河光明240万吨矿井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工煤业120万吨矿井项目建成投运,潞安姚家山300万吨、汇丰高家塔300万吨矿井项目获得核准批复。持续做好“原煤不出县”下半篇文章,胜利煤焦240万吨坑口洗煤、水源洗煤厂技改项目年内主体建成,黄家沟煤业120万吨选煤厂年内开工。裕民智能化矿井建成投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智能化矿井全部开工。持续推进三交、三交北、临兴、紫金山4个煤层气区块增储上产,力争全年产气量达到15亿立方米以上。
(三)推动“现代服务”创新发展。全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聚焦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重点领域,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开发多元消费业态,引导建设一批具有烟火味、文化味、人情味的消费聚集区。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城乡区域联动的各类促消费活动,推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网络零售规模,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夜经济更大活力,完善夜间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打造和谐美好的消费休闲环境。
(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进一步理顺碛口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碛口景区“管理中心+文旅集团”改革,塑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和“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全面完善宾馆酒店、商业街、农业综合体等景区服务设施和游乐项目,推进麒麟山庄、碛口寨则山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度山、紫金山、汉高山3A景区创建,完成三交镇杜家圪垛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持续完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驿站、充电桩、5G基站等配套设施,持续推动1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火起来,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晋陕黄河峡谷中部乡村旅游示范区。
(五)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省级电商园区建设,完成乡村e镇培育工作,举办电商人才培训2500人次以上,设立小型电商直播基地,开展网红直播大赛、短视频大赛等直播活动。完善乡村e镇三级物流体系,加快吕梁北极兔冷链仓储物流科技产业园和山西北峰农产品仓储物流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升级为供应链中转仓、前置仓,创新拓展“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打通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双向渠道。
二、持续扩大投资消费需求,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牢固树立“项目第一支撑”理念,把握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向,围绕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新能源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力向上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让更多项目挤进国省“笼子”,让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我县。
(二)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实施总投资757.95亿元的重点项目69个,年度计划投资103.47亿元。大力推进华能国风100MW、中电建100MW、格盟100MW等风力发电项目、晋煤太钢临县22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接续推进三交生态食品园、枣芽茶冷链仓储、红枣林提质增效等农业项目,全力推进车赶煤炭集运站、昌泰能源三交东、锦源煤矿林家坪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临县通用航空机场、航空飞行营地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力争全年签约50亿元以上。
(三)保障项目建设要素。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和“一单三制”工作机制,加强土地、资金等全要素保障,推动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促进实物量、投资量和入统量“三量齐升”。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围绕城市更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新能源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项目库,为临县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蓄积动能。
三、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夯实巩固衔接基础。紧盯“四类”重点群体,聚焦因灾因病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常态化开展住房和安全饮水问题排查整治,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落实《移民社区规范化建设方案》,持续保持搬迁群众权益“五个不变”。统筹抓好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防返贫保险、消费帮扶等工作,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二)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持续抓好耕地保护问题整改,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守牢123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农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推广应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发展设施农业1200亩,大豆种植24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17万亩以上、产量3.18亿斤以上。
(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大力推动碛口、白文、城庄等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建成投运,分类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持续巩固农村厕改成果。统筹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和小型标准化工程,力争全县自来水入户率提升2个百分点。开工建设省道254、省道330白文至新舍窠段改扩建工程,续建、新建农村公路201公里。重点打造3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精品示范村和50个提档升级村,带动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宜居县城建设
(一)推进城市提质扩容。紧密衔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质,统筹实施文体中心、图书馆、大剧院等项目,加快农行、旧电力公司、旧革委宿舍、平安巷、工会等五大片区改造提升。推进君和苑、临州尚郡、紫金花园(二期)、湫河景苑、太和景苑、城北配套商住、榆林村商住、福林苑、东峁村商住等商业住宅项目建设。推进城区集中供热改扩建项目,加快东峁蔬菜市场建设。完成东山森林康养项目建设,打造城区10分钟休闲生活圈。
(二)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区综合执法,推动城市智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和内在品质。
五、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一)完善碳排放双控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落地建设。培育绿色车间、低碳工厂,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深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郊、周边村镇及碛口“煤改电”设施供电电网,扩大清洁取暖覆盖面。推进新能源加气站、加氢站、充电桩等新能源站点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行动,大力倡导全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等活动,推动全县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持续推进城区扬尘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加快黄河干支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湫水河两岸及黄河沿岸“清四乱”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整治,确保湫水河碛口国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Ⅲ类水质目标。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及处置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涉矿、涉林环保违法行为;推进山西盛邦绿色建材加工项目建设,编制完成煤矸石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规划,提升煤矸石规模化利用,创建全省煤矸石全县域全量消纳示范县。
(三)强化生态治理和保护。接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黄河流域临县段干支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三北”工程9万亩。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权分置”,系统提升林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加快推进月镜河河道治理,力争大红沟调蓄水库开工建设。实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完成湫水河“南阳实践”“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配套工程和安业、大禹、三交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压实各级林长、河长责任,常态化开展巡林、巡河检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六、聚力办实事惠民生,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全力建设健康临县。深入开展服务质量、智慧医疗、医技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和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规范化运行。启动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大禹、林家坪医疗次中心建设,力争村卫生室“智慧助医”全覆盖。全面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深化与省人民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建立省级医疗专家临县工作室,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全疾病控制预防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全力繁荣文体事业。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动县级博物馆和县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送戏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举办好健步行、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办好《感动临州》栏目,开展“爱心捐助进万家、情暖乡村送健康”活动,讲好临县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落实好“一计划十方案”,全面深化校长职级制、中层以上人员聘任制、教师“县管校聘”等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教育教学提质行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高中学校教师招聘自主权,三年内招聘补充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以及其他院校师范类硕士研究生100名以上。制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年规划,实施北师大新高考改革三年全员跟踪培训,通过人才引进、合作办学、跨校教研、大学科建设等,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三名工程”,开展全员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满足群众社会保障需求。紧扣“三类户”和脱贫劳动力增收重点,全面落实稳就业各项举措。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山西”建设,大力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好稳岗补助和社保补贴,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职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工作。全面推进医保领域“一人一档”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全民参保数据信息。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落细落实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完善公墓基础设施。新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82处,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一受理、双承诺、免评审”试点工作。持续推行“综窗受理、分类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模式,畅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直达反馈通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服务。持续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答复办理质效,保障民众诉求听得见、被重视、能解决。强化执法监督,扎实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二)强化创新驱动。整合特色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吕梁学院等3所高校对接,扎实推进“临县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和“临县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三)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市委“民营经济16条”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在临县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八、严守安全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一)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要求,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交通运输、城镇燃气、自建房、特种设备、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全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成县应急物资储备库,不断提高救援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和重点信访事项百日攻坚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信访稳控化解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主动接访约访,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人员稳控在当地,推动信访问题“案结事了”、信访群众“事心双解”。
(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行“三治五和”治理模式,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创建枫桥式司法所,建成智慧矫正中心,深化“法润临州”社区矫正品牌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枪爆危、网电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深化社会综合治理,竭力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附件:2025年度实施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