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关闭
发文字号‍临政办发〔2023〕27号 发布日期2023-12-31
发文机关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  键  字
标  题关于印发临县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县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临县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县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三年行动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全面提高我县质量总体水平,根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吕梁市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聚力打造产业质量竞争力新高地、高质量产品聚集地、优质化工程示范地、高品质服务引领地,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品牌强县、制造强县,为建设美丽幸福临县提供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县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安全堤坝更为牢固,质量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质量意识普遍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传统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全员劳动生产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产品质量水平大幅跃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传统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产品质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重大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

——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更高,生活服务品质明显升级,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分,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达到81分,生态质量指数(EQI)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明显提升。

——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每年递增2%以上,企业最高标准每年递增3%以上,量传溯源体系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积极指导相关单位创建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指导企业积极获得第三方认证,加大对小微企业认证的帮助指导。积极落实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项目、提水平。探索建立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质量基础综合服务平台和质量创新基地。

——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综合监管体系有效运行。市场主体质量意识和全民质量素养显著增强,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二、实施四个重点工程,铸强高质量发展引擎

(三)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立足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质量竞争优势,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紧扣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两大任务”,围绕吕梁市“4个千亿级”和“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质量管理协同、质量资源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的质量发展良好生态,更好地引导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聚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高效的区域质量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教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能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工程

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以“双碳”行动牵引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焦化、水泥行业绿色化升级改造,大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认真落实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制度,健全和落实自愿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推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县教科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能源局、县住建局、县税务局)

(五)实施质量技术创新工程

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加快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持续打造大数据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和应用生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效益,推动优势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六)实施质量惠民强企工程

聚焦民生关切,开展质量惠民行动,推动消费品供给质量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鼓励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从标准、计量、认证、质量、检测、知识产权等方面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提升,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质量改进。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维护企业公平竞争权益和消费者权益,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

三、塑造四个发展优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七)塑造能源产业发展新优势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围绕能源供给质量提升,建立能源质量管理机制,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快煤电机组节能环保改造,引导鼓励高耗能企业利用清洁能源进行燃料替代。有序开展用能预算管理,稳步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加快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全力完成能耗“双控”任务。推进非常规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继续加大煤层气勘探投资,大力推进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责任单位:县能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

(八)塑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技术自主化、设备成套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入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制定并严格实施先进标准,形成质量“硬约束”,强化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发挥现有大数据企业集聚优势,提高制造业全流程质量管控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教科局)

(九)塑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聚焦专业化、高端化方向,推广优秀服务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完善服务标准规范,培育壮大一批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持续开展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品牌家政企业社区农村扩建网点,持续完善市级医疗质控组织体系,进一步推进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逐步增强全县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县卫体局、县发改局)

(十)塑造特色农业发展新优势

认真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总体部署,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做强做优红枣、核桃、小杂粮、马铃薯、食用菌、特色养殖等六大特色产业。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构建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支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申报认定,引导规范农业企业按标生产,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 三年行动,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稳步推进网格化监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绿色有机产品供给比重,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全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特色旅游板块,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农林文旅康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

四、抓好六个关键环节,提高供给质量水平

(十一)抓好食药安全环节

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国家标准,鼓励推动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动食品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建立健全农产品、食品、药品、重点工业品等重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体局)

(十二)抓好建筑工程环节

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着力提升房屋、市政、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质量。健全工程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施工工艺质量安全管控,加大建筑工程隐患排查,整顿规范工程质量检测行为,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强化建材质量监管,加大对外墙保温材料、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落实建材生产、供应单位终身责任和使用单位质量责任,鼓励使用绿色建材,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推广绿色生态建筑与绿色施工模式。(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

(十三)抓好生产服务环节

发展科技服务业新业态,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质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形成以基层社区、惠农服务中心、信息资源平台为主体的生产服务模式。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规范发展网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现代物流业务流程再造和物流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提升贸易、咨询、人力资源、会展、法律、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教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金融事务服务中心、人行临县支行、吕梁银保监分局临县监管组、县发改局)

(十四)抓好生活服务环节

促进餐饮住宿、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动商贸服务体系重构、功能提升。扎实推进“三转五化”,持续擦亮“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品牌,全面提升家政供给规模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重点康养项目建设,打造京津冀豫度夏养生养老后花园,打响具有临县特色的“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网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活动、社区健身等服务项目,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品质。加强生活服务质量监管,完善服务标准规范,保障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卫体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

(十五)抓好公共服务环节

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以服务政府、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全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加快集聚高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健全妇幼保健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构建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托底保障体系,支持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创业就业。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和物资支撑,全面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基本定位,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卫体局、县教科局、县民政局、县文旅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

(十六)抓好生态保护环节

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成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破解结构性污染,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国土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等十大工程,持续开展矿山生态系统修复整治,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湿地、公益林生态补偿。健全生态环境标准体系、节能环保服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

五、把握四个关键维度,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十七)激活企业动能

落实企业质量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推动企业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公开质量承诺,严格履行缺陷产品召回、质量担保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定义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向“专精特新”发展,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提升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和市场服务能力。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山西精品” 公用品牌认证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提档升级和制定严格的内控标准。(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十八)释放创新内能

加强质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从原材料使用、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环节开展质量提升研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应用。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努力攻克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重点领域质量创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推进全流程质量监管、全要素质量基础、全领域质量服务、全方位质量提升。促进顾客需求捕捉、统计过程控制等质量工程技术方法创新应用,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制造模式。(责任单位:县教科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十九)提升管理效能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认真组织质量标杆经验交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制定等活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培养质量标准领军人才。推广应用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开展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发挥“链主”企业在技术、市场、标准、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带动供应链配套企业质量提升。(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

(二十)突出品牌赋能

强化对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建立健全各种品牌纠纷调解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打造影响力大、生命力强的产品、工程、服务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临县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积极参与以“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为核心的“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工程,以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开展区域品牌培育。引导和组织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三晋老字号、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等品牌。做优“临县红枣”、“枣木香菇”等一批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做强五大新兴产业等一批产业集群品牌,做大现代物流、会展、文旅、康养等一批特色服务业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发改局)

六、实施三个重点举措,不断夯实质量基础

(二十一)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

建立健全符合临县实际的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强化计量服务支撑,加强产业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更新与改造升级工程,规范和引导计量技术服务市场发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标准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具有临县特色、先进实用的标准体系。巩固认证认可体系,支持运用认证手段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促进产业和消费提质升级。夯实检验检测基础,深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和资质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各要素融合,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监管。(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二十二)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持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和计量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区域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布局,建设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积极参与省级标准体系构建,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健全地方标准体系,优化地方标准制修订流程,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领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检验检测、认证、科研单位和优势企业等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综合服务。鼓励跨区域要素融通互补,建立关键共性质量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共享开放机制。(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教科局、县工信局)

(二十三)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创新升级

探索“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有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能力。搭建质量大数据平台、共享质量大数据资源、加强质量大数据开发利用,向社会提供全面、优质、权威、实惠、便捷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水平,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教科局、县工信局)

七、强化五个制度支撑,完善质量治理体系

(二十四)加强质量法治建设

依法依规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加大质量违法案件曝光力度,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监管执法合作。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利用质量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等时间节点,加强质量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质量法治观念。(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司法局、县公安局)

(二十五)落实质量监管制度

全面构筑质量监管防线,严格落实注册登记、生产许可、认证认可、监督抽查、质量溯源、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加快建立以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更大力度便捷市场准入,推动高频登记事项“跨县通办”“全县通办”,促进市场主体快发展、大发展。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快构建以风险监测、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联合惩戒为支撑的现代质量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质量强县领导组其他成员单位)

(二十六)健全质量政策制度

采用外部内部共同推进的激励方法,有效促进质量提升。推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全过程落实质量、安全要求,完善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机制,加大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采购支持力度。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建立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渠道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相关金融产品,加大对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金融事业服务中心、人行临县支行)

(二十七)完善质量人才培育体系

强化质量人才支撑,构建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质量人才评价标准机制。规范质量人才培训工作,建立质量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优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培养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好、熟悉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完善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引导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申报质量专业技术职称。实施全民质量教育工程,提高全民质量素质,打造重视质量、崇尚品牌的企业家队伍,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教科局、县人社局)

(二十八)构建质量多元共治格局

强化基层治理、企业主责和行业自律,不断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支持群团组织、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和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及消费者组织等开展标准制修订、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鼓励消费者主动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活动。完善质量社会监督员制度,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理念。鼓励新闻媒体传播先进质量文化,曝光质量违法行为,营造良好质量氛围。(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质量强县领导组其他成员单位)

八、组织保障

(二十九)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县乡党委、政府要将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重大问题、重点工作加强研究、统筹谋划和督促推进,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

(三十)强化统筹协调

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抓好日常推进、问题解决、政策协同和财政经费保障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将质量奖励、品牌战略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放大政策效应,制订完善配套政策和细化措施,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十一)开展督导评估

强化质量工作考核,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质量督查工作,形成有效的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机制,切实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调度,重大事项及时向县政府请示报告。


政策解读链接:【图解】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临县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解读

政策咨询: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股  0358-4562578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