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关闭
发文字号临政办发〔2025〕5号 发布日期2025-03-21
发文机关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  键  字
标  题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县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县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年

行动方案的通知


)人民政府,直有关单位:

临县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321

此件公开发布


临县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和支撑作用,夯实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项目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3.65亿元以上,增长6.5%以上。全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投资额达到5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40%以上。

重点任务

坚持项目建设“四全工作法”,全力开展四大行动,推进15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坚持全周期发力,开展项目建设效行动

重点围绕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开工和投产达效五个环节发力,精准谋划、科学论证,推动工程尽快开复工,早日投产投运,提升项目建设质效。

1.精准开展项目谋划。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等重大战略和新质生产力、新型城镇化等重点方向,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对表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方向,做实“五张清单”(年度项目储备清单、省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清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清单),精准谋划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境等“四跨”项目。衔接国家、省、市“十五五”规划布局,超前谋划一批“十五五”标志性、牵引性项目,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布局。(责任单位:发改交通局、水利局、能源局、吕梁市生态环境临县分局、住建局县项目推进中心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2.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聚焦战略腹地和战略备份基地、新型能源体系、新质生产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城镇化“四跨”项目,建立滚动接续的重大项目储备库。完善项目储备入库机制,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入库,确保入库项目信息准确、要素齐全。制定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办法,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形成“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能滚动”项目储备体系。(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3.做实做细项目前期。财政安排专门的项目前期费,重点支持省市县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科学论证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加快土地、环评、用能等前置手续办理,有效缩短项目审批周期。接续开展“冬季行动”,集中办理前期手续,推动项目“开春即开工”。(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财政局、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能源局、吕梁市生态环境临县分局、住建局、文旅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

4.加快推动项目开复工。全面摸底新建、续建项目开复工准备情况,列出清单,建立工作台账,用好“四精四账”管理机制,将开复工计划明确到月,确保项目按期开复工。适时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压茬推进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一季度,续建项目100%复工,计划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35%。上半年,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0%。(责任单位: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能源局、吕梁市生态环境临县分局、住建局项目推进中心等部门)

5.高效推进项目竣工投产。集中优势资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特别要解决好水、电、暖、气、路、网等设施配套问题,确保配套设施与项目同步建成、同步投入使用,打通投产前“最后一公里”。对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情况开展“回头看”,查缺补漏,推动项目高效运行。(责任单位: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能源局、吕梁市生态环境临县分局、住建局等部门)

(二)坚持全要素保障,开展项目建设护航行动

围绕资金、土地、环评、能耗等要素,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6.强化资金保障。紧抓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及中央财政其他转移支付资金。统筹级财政资金,优先向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倾斜。常态化组织“政银企”对接,定期开展重点工程融资推介等活动,推动金融要素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加速集聚。(责任单位:政府办、发改财政局、县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各驻金融机构)

7.强化用地保障。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必须优先保障省级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加强建设用地供应,推动全新增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优化土地供应程序,探索“标准地”改革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向开发区外扩围,建立多元化土地供应体系。开展低效闲置工业用地专项清理处置行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8.强化环评服务保障。加强区域环境准入引导,提前介入重大建设项目谋划,指导建设单位解决环境容量及敏感目标避让等关键问题。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行环评审批“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全面推进重点行业“一本式”环评审批改革。加大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节能减排力度,腾出环境容量,向优质项目倾斜。(责任单位:吕梁市生态环境临县分行政审批局

9.强化用能保障。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能耗强度约束性目标前提下,级统筹落实,对省级重点工程用能应保尽保。对区域能评范围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下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节能审查承诺制管理。(责任单位:能源局行政审批局

(三)坚持全流程提速,开展项目建设优服行动

重点围绕项目政务服务、监测调度、堵点疏解等工作,开展专项优服行动,解决前期手续办理慢、项目开工率低、投资完成率低的问题。

10.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改革,对文物保护、取水用水、水土保持、施工许可、消防验收等项目建设高频审批事项,实行综合评估、一次评审。推动政报装服务事项一次申报、全程网办、一站办结。(责任单位: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吕梁市生态环境临县分局、文旅局、水利局、住建局等部门)

11.加强项目监测调度。发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山西省一体化投资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平台的作用,开展要素保障、审批、统计等数据的定期监测和协同运用。重点监测项目建设和投资运行整体态势,及时掌握手续办理、投资进度等情况,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强化纳统入库,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入库入统。(责任单位:发改行政审批局、统计局)

12.开展“堵点疏解行动”。发挥好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办公室作用,精准协调、按月跟进,梳理汇总各类堵点卡点,县乡联动,常态化进工地、到现场,属于哪一级、哪个部门的问题,就由那一级、那个部门跟踪负责督促办理,务实解决梗阻难题。加大项目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力度,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干扰破坏正常施工的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四)坚持全方位推动,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

围绕重点工程、“两重”“两新”、民间投资等,合力攻坚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取得实效。

13.强化重点工程示范引领。推动21个省级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力争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35%、续建项目全部复工,上半年开复工率达到80%以上。对所有省级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县领导和职能部门双包联制度,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责任单位: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14.推进“两重”“两新”加力扩围。在“硬投资”上,持续推进林业三北工程、城市地下管网、公共服务领域设施设备更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围建设一批“四跨”项目、新型城镇化、大中型引调水、大中型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文物安全防护等重点领域项目。在“软建设”上,及时落实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出台相应规划、方案、改革等配套政策,在已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基础上,争取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纳入补贴范围。(责任单位:发改县工科牵头,相关责任单位配合

15.推动民间投资占比提升。围绕交通、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一老一小”等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全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0个以上。落实PPP新机制,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大政策指导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按照新机制要求尽快落地建设。(责任单位:发改局牵头,相关责任单位配合

三、组织实施

一是依托现有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重点项目常务副总指挥,其他副县长担任对口领域分指挥部指挥长的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年工作推进机制,统筹重大项目谋划、调度、协调和督办等工作。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

二是直各主管部门作为对口领域分指挥部办公室,要细化行动举措,制定本领域重大项目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清单化、台账化管理,确保任务落实落细。各乡镇、部门比照级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

三是加强项目前期论证,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提升项目科学性、可行性和成熟度;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严禁政府投资用于楼堂馆所项目,以及各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建设。对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力大的项目开展后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四是及时总结提炼全县推进项目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有效复制推广。开展现场经验交流观摩活动,加强媒体专题专栏报道和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